时间:2025-07-25 06:04 来源:华商网 阅读量:5897
“从喀什到西安,4000多公里的航程,现在看来,每一米都走得值!”7月18日,西北大学附属爱尔古城眼科医院病房里,64岁的赵先生握着青白科惠晓颖主任的手动情说着。这位来自新疆喀什的退休职工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眼疾,会让他与千里之外的西安眼科专家结下不解之缘。
急病突袭:退休生活遇“黑障”
6月29日清晨,赵先生在晨练时突然发现右眼视物模糊,仿佛蒙着一层磨砂玻璃,伴随而来的还有钻心的胀痛。“像有根针在扎眼珠,头也跟着疼,冷汗一下子就下来了。”他回忆道。当地医院急诊检查后,诊断为“右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紧急输液、点眼药后症状稍有缓解,但次日疼痛再次加剧,视力急剧下降至只能辨认手指。
“医生说眼压太高,当地设备有限,建议赶紧转大医院,再拖可能就失明了。”赵先生的女儿急得四处打听,从新疆眼科同行处得知,西北大学附属爱尔古城眼科医院的张德秀教授在复杂青光眼的诊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一家人当机立断,决定来西安就诊。
千里求医:专家出手解危局
7月3日上午,赵先生抵达西安时,右眼已经胀痛到无法睁眼。在爱尔古城眼科医院青光眼专家诊室,张德秀教授闻讯赶来接诊。检查显示,患者右眼眼压高达70mmHg,角膜水肿严重,前房角已完全关闭,属于典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
“必须立刻降低眼压,否则视神经会在高压下坏死,造成永久失明。”张德秀教授当机立断,在门诊为患者实施了前房穿刺放液术。当淡黄色的房水缓缓流出时,赵先生突然说:“不疼了!眼睛好像能睁开一点了。”短短几分钟,眼压从70mmHg降至35mmHg,困扰他三天的剧痛逐渐消失了。
张德秀教授解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就像眼睛里的‘压力锅’,房水排出通道突然堵塞,压力骤升会压迫视神经。这种病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尤其女性多于男性,具有‘来势猛、致盲快’的特点,发作后48小时内是抢救视力的黄金期。”她提醒,出现眼胀、头痛、视力骤降等症状时,一定要第一时间到眼科急诊就诊,切勿当作“偏头痛”自行用药。
精心施治:多学科协作护光明
眼压初步控制后,张教授和惠晓颖主任带领团队为赵先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7月10日,惠晓颖主任主刀实施了“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虹膜周边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角切开术+晶状体囊袋张力环植入术”。这台复合手术既要重建房水引流通道,又要解决晶状体悬韧带松弛的问题,对术者精度要求极高。
术后一周里,惠主任每天早晚两次亲自查房,细致检查角膜、前房深度、眼压等指标,亲手为患者点药。“惠主任每次来都带着笑,会问‘今天眼睛舒服点没’,疼不疼啊,点药前都要清理一下分泌物才给我点。”赵先生说,这种细致入微的照顾让远在异乡的他们倍感温暖。
7月18日复查显示,赵先生右眼眼压稳定在14mmHg,视力恢复至0.5,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出院当天,一家人特意制作了写有“医德高尚暖人心仁心仁术赞仁和”的锦旗,送到惠晓颖主任手中。
专家提示:青光眼可防可控
张德秀教授介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虽然凶险,但可防可控。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远视眼、白内障的人群,应定期做眼压、前房角检查。”她建议,老年人要避免在暗环境久留,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保持情绪稳定,这些都能减少急性发作风险。
如今,赵先生的生活已重回正轨。“没想到西安的医生技术这么好,服务这么贴心。”他计划回家后,要给社区里的老伙计们讲讲自己的经历,“让大家都知道,眼睛不舒服千万别扛着,早发现早治疗,才能保住光明。”
这场跨越四千公里的求医路,不仅挽救了一位患者的视力,更架起了医疗协作的桥梁。正如张德秀教授所说:“医生的职责就是让每个患者都能看到希望,无论他们来自哪里。”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