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
gg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健康 > 内容

高温+入伏!暴热“连击”,局地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时间:2025-07-14 13:02    来源:中新网   阅读量:9589   

本周高温+入伏 多局地最高气温可达39℃至43℃

南方降雨减少减弱 东北华北需防雷雨

未来西北太平洋将有台风 可能于中旬后期影响我国

黄色预警!吉林、广东等地局部发生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长江重庆万州段洪峰过境 水位上涨至160米

2025年7月14日

本周高温+入伏

局地最高气温可达39℃至43℃

7月以来,我国高温天气频现。本周,高温热浪还将掀起一轮高潮,本周日将正式入伏。

中央气象台今晨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新疆吐鲁番盆地和南疆盆地及北疆沿天山一带、内蒙古西部、宁夏中北部、陕西中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北京中南部、天津大部、山东中西部、河南、安徽大部、江苏南部、浙江大部、湖北、湖南中北部、江西北部、贵州东部、四川盆地、重庆等地有35℃以上高温天气,其中,新疆吐鲁番盆地、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大部、山西西南部、陕西关中、湖北北部和西部、重庆大部、四川东部、湖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陕西关中、河南中部、新疆吐鲁番盆地等地局地可达40℃以上。

明后天,高温的范围和强度将达近期鼎盛,势力范围从华北直抵华南。河南、河北南部、陕西关中、山东西部、湖北西部等地成为高温核心区域,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至43℃,山东西部、河南等局地有挑战7月同期纪录的可能性。

大城市中,郑州、西安未来6天高温都将全勤,其中郑州今明天都可能达到40℃或以上,明天最高气温或达42℃,挑战当地最高气温纪录。

白天酷热,夜晚也很闷热,本周黄淮等多地最低气温可接近或达到30℃,同期少见。像郑州未来6天最低气温基本维持在28至30℃,炎热昼夜不歇。

随着高温向南扩展,南方多地夜温也随之升高,重庆、武汉、南昌等地明后天最低气温都将接近或达到30℃,闷热全天候待机。南方湿度更大,体感更热,需警惕中暑。

南方降雨减少减弱

东北华北需防雷雨

今明天,南方降雨继续减少减弱,北方的东北、华北、黄淮等地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雨出没。

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天,内蒙古中部和东北部、河北北部、北京北部、吉林东部、云南南部、广西大部、广东北部和西南部、福建中南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海南岛东北部、西藏中部和东南部、台湾岛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

明天,内蒙古中部、吉林东北部、辽宁东北部、山东中东部、福建南部、云南南部、广东中东部、广西西部、西藏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山东半岛南部等地局地有暴雨。

气象部门提醒,南方降雨虽然逐步减少,但前期华南等地部分地区降雨累计量大,地质灾害具有滞后性,仍需注意做好防范工作。东北、华北今明天多阵雨或雷雨天气,公众请随身携带雨具,注意防雷、避雨。

未来西北太平洋将有台风

可能于中旬后期影响我国

7月13日凌晨,今年第5号台风“百合”生成。未来,“百合”将向日本东部沿海靠近,对我国并无影响。不过展望后期,据中央气象台中期预报,未来10天,西北太平洋还将有1至2个台风生成,并可能于中旬后期影响我国东南部海域。

黄色预警!

吉林、广东等地局部发生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7月13日18时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2025年7月13日20时至14日20时,吉林东部局部、广东中部局部和东南局部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社会公众及时关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谨慎前往地质灾害预警区域。

黄色预警区内人员,要随时关注预警信息变化,注意附近警示标志,避免在沟谷、斜坡、陡崖等高风险地带逗留。

长江重庆万州段洪峰过境

水位上涨至160米

受近期降雨和上游持续涨水影响,截至7月13日11时左右,长江万州段水位上涨至160米。当地海事、航道等部门强化监管,确保安全度汛。

为让洪峰顺利过境,7月12日,万州海事、航道以及水文等部门出动海巡艇,执法人员现场监管,强化桥区、危险品作业区、停泊区现场巡查,利用电子巡航对辖区重点水域实施全方位24小时监管。

-->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gg

推荐图片

  • 比技术赛技能,承岐黄
    比技术赛技能,承岐黄传薪火!福建省举办中医药针灸推拿适宜技术技能大赛10月26日-27日,2023年福建省中医药针灸推拿适宜技术技能大赛在福
  • 马齿苋又名“五行菜”
    马齿苋又名“长寿菜”“五行菜”,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无毛,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其叶子为青色、梗为赤色、花为黄色、
  • 陈郎中为格格治病“不
    “望、闻、问、切”系古时医家为患者诊病的常用之法,是指通过观气色、听声音、问病状、按脉搏的方式确定患者病因、症状,在此基础上开方治病。因古时
gg
gg